智崴資訊
TW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關於智崴
公司介紹
里程碑
子公司
新聞中心
公司產品
中大型體感遊樂設備
i-Ride
m-Ride
Rise Up VR Airship Ride
v-Ride360
t-Ride
Q-Ride
互動式體感遊樂設備
d-Ride
miRide
沉浸式數位博物館
Gesture Magic
PaintFun
數位內容
航拍
數位電影
授權IP
互動體驗
常見問題
AV科技簡介
規格簡介
實際案例
i-Ride
m-Ride
數位水族館
投資人關係
財務資訊
公司概況
每月營收報表
每季財務報表
公司年報
2022 公司年報
歷年年報
公司治理
經營團隊
董事會
委員會
內部稽核
重要公司內規
公司治理執行情形
董事會成員多元化政策
股東專區
股價查詢
股東常會
歷年股利分派
主要股東名單
營運報告行事曆
活動訊息
歷史活動
聯絡窗口
ESG
永續理念
利害人關係專區
環境永續
社會責任
公司治理
下載報告書
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政策
幸福智崴
人才發展
加入智崴
聯絡我們
聯絡表單
交通指引
ESG
社會責任
永續理念
關於本報告書
董事長的話
永續願景與展望
利害人關係專區
利害關係人鑑別與重大主題分析
問卷調查
環境永續
永續供應鏈
供應商永續發展承諾
環境保護
氣候變遷因應與管理
社會責任
影響力與公益投入
友善職場
薪酬與福利
人力資源政策
職場安全與健康促進
公司治理
治理組織
稅務治理
誠信經營與法規遵循
風險及危機管理
資訊安全
下載報告書
2022報告書
歷年報告書
影響力與公益投入
智崴集團的宗旨為「創造歡樂、體現夢想、造福人類、開拓未來」,提供科技教育與歡樂及不斷運用體感科技創造各種體驗,讓人與人之間能更加緊密連結。智崴期望透過科技帶給社會愉快和驚奇的時刻、增進體驗者的交流互動,以感動的體驗拉近彼此距離並激發更有活力的未來。
有鑑於此,智崴長期以結合核心本業的方式,針對弱勢族群、科技與環境教育、人文社會交流層面,提供獨步全球的五感擬真體驗科技,並邀請公益基金會、弱勢團體、長者們體驗飛行的快樂,翱翔穿梭於絕美的自然景觀與城市巷弄間,用新的視野重新認識臺灣。
2022
年,智崴合計共投入了
134,320
元予博幼基金會及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辦理營隊、提供休閒娛樂以促進身心健康。
除此之外,智崴亦透過自身營運範疇內做起,支持在地發展及環境保護,或運用核心職能發展參與對社會有助益的專案,並整合資源,積極參與機關、公會、協會等講座。或進行活動協助,提供發展趨勢及專業技能之交流平台、受邀演講產業相關知識等深耕於不同領域的公益活動。
小小飛行員活動,讓孩子們心中種下體感科技的種子
自
2016
年起每年暑假都為博幼孩子打造夏令營,由專業機師或講師特別打造及獨家授權的飛行體驗課程,不僅教學基礎的飛機及航空原理,更帶領大家實際上機完成飛行模擬器的完整航程,不只陪伴孩子培養思考發想及溝通能力,亦能學習團隊合作、融入團體生活,
i-Ride
飛行劇院飛行夏令營已成為大小朋友最喜歡的活動之一!
外交團體接待,飛行劇院化身為國民外交場域
i-Ride
飛行劇院全年度主打片《飛越臺灣》取材於臺灣豐富的地景及節慶特色,外交團體藉此影片深刻了解臺灣人文風景及各地方特色與產業發展,進而促進國內外產業合作或深化友好國家多元領域的關係。
從自身做起,支持響應
環境保育
自
2022
年
3
月至
12
月止參加台電舉辦「高壓需量電力」新時間電價活動;由於過去電力系統尖峰時間發生在下午,隨再生能源大量增加,傍晚太陽下山後光電迅速減少,淨負載已逐漸形成鴨子曲線型態,故配合台電「時間電價時間帶調整試辦方案」,改變用電行為,將尖峰時間移轉至晚間,不只累計節省電費達
146,945.3
元,亦能有效減少發電所需的碳排放,以達到環境保護。
數位博物館專案,推廣以環境為本的寓教娛樂
順應國際保育浪潮,打造以虛擬技術為主體的「數位水族館」,透過亦真亦假的數位內容,呈現深海樣貌,達成寓教娛樂的同時,亦大幅減少實體缸比例,減少對環境與生物的破壞與不人道行為。
2022
年已交付結合海洋生物與模擬數位科技的虛實整合實境水族館及海洋生物復育基地
-
「基隆潮境知能海洋館」。
參與放視大賞,共同帶動高雄在地科技與創新
智崴資訊於
2022
年高雄「放視大賞」展出一系列搭載體感科技和新技術的元宇宙體驗座艙,首次亮相
F1
賽車模擬器,特製的
F1
賽車外型結合智崴六軸體感模擬平台,搭配線上最熱門的賽車模擬遊戲
Assetto Corsa
,讓玩家化身為
F1
賽車手體驗賽道上奔馳、過彎、加速的快感。
同場展出的體感賽車貨櫃,一鍵啟用的設計,讓貨櫃賽車體驗可以隨時隨地快速展開,此外更搭載
5G
技術,讓賽事可以即時遠端連線異地競賽。
在地供應、合作與就業
智崴透過與臺灣當地供應商的積極合作,進而帶動供應商利用在地產學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進入工程技術類產業。